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梳理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实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近40年来,我国以海水养殖为重点的海洋渔业迅速发展,掀起海藻、海虾类、海贝类、海洋鱼类、海品珍品养殖的五类次产业浪潮,养殖总产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定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局部野外环境恶化、产品品质恶化、养殖病害严重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模式的海水养殖业已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继传统捕捞业、养殖业之后,我国海洋渔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而海洋牧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什么是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是指在特定海域内,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如建设大型人工孵化场、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全自动投喂饲料装置、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等,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简单来说,海洋牧场就像是在海洋中建设的“农场”,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为海洋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渔业资源和生态服务。
我国现代海洋牧场规模化、系统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许多沿海省份都建成了一批产业聚集性强、业态多元、装备现代化的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剖析
通过前瞻产业研究院自研的海洋经济产业大数据来看,海洋牧场产业链上游主要包含装备及原材料,其中,上游装备主要以海洋牧场装备、大型养殖工船以及深远海智能养殖辅助设备等为主。这些装备是深远海养殖的重要支撑,其中海洋牧场装备如桁架式网箱,结构稳固、材料先进,能够在离岸较远的近海区域进行养殖。大型养殖工船,能够在更为复杂的海洋环境中稳定运行,进行养殖作业。此外,深远海智能养殖辅助设备,如水质监测仪、自动化投饵系统等,也为海洋牧场提供了更加智能、高效的管理手段。上游装备及原材料对于海洋牧场的运营至关重要,且由于其生产规模及生产环境要求,上游装备、原材料研发制造活动主要在陆基进行。
再看产业链整体,在上中下游产业融合方面,海洋牧场应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各类水产品的附加值。在增加渔业经济产出和养殖品种优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在区域内自然风光、人文环境、传统文化和特色习俗等资源,发展休闲渔业,从而把海洋牧场建设成陆海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贯通的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经济综合体。
前瞻产业研究院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统筹规划和数据研究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这导致了示范引领和体制机制建设不够。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2023年就先行成立了“海洋经济产业规划所”,希冀发挥“产业研究+大数据+技术洞察+招商资源前置”的独家特色产业规划服务,为海洋牧场提供既科学、又前瞻、更落地的产业规划整体咨询方案。
发展海洋牧场存在的4大难点
前瞻认为要各区域要发展海洋牧场,不妨先直面以下4大挑战,提高海洋牧场综合效益的发挥:
1、缺乏信息化、数据化、系统化监测管理。海洋牧场的养殖义应用在我国实践中过于泛泛,投放人工鱼泻、增殖放流、网箱养殖等经常被纳入海洋牧场建设中,传统渔场与海洋牧场的概念相互冲突。这导致我国“海洋牧场”建设遍地开花人工鱼礁基本上以石块礁、小型重鱼礁、废旧渔船为主,扩大放流大都一投了之,没有控制生物技术和必要的监测与评价。补助资金没有用于建设真正意义的海洋牧场,现代海洋牧场技术难以有效推广应用。
2、各区域间同质化建设严重。由于缺乏国家性规划和国家或行业标准,各地海洋牧场建设同质化严重,地区间差异协调,没有使经济和生态效率最大化。未能基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鱼礁选型不科学,部分海洋布局出现礁体邻近和沉陷、掩埋现象,增殖放流对象单一,没有合理布局,放流规格和数量的选择具有一定盲目性,缺少经济和生态效益评估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3、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重视海洋牧场的生态作用海洋牧场建设往往只被视为获取海洋水产品的途径、经营者对收益和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导致海洋牧场提供生态廊道、庇护野生动物群体、调节流场和物质运输除少数海洋牧场建设兼顾了红树林、海草床、海藻场等自然栖息地的修复,其他牧场未能重视因此对海域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与恢复,也难以承受环境与生态灾害。如何让海洋牧场有效促进贫困生境和生物群落的恢复还有待深入研究。
4、牧场生态系统管理技术与监测体系建设不足。重视项目评估和系统管理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往往把放流苗种的数量、鱼礁建设规模和投入的资金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这就造成了仅重视建设期投入、项目的吸纳分析不足、环境影响评价不完善、完成后综合评价欠缺等问题。牧场运营系统管理缺乏,喂养饲料短缺与幼体康复技术缺乏乏力,缺种苗投放与产品采捕规范,牧场资源环境综合监测评估技术严重滞后。
发展海洋牧场不仅需要克服技术和管理上的多重难题,还需要在产业规划、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进和提升。前瞻产业研究院从自研的海洋产业大数据中洞察到,发展海洋牧场已成为我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转型升级渔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国策,显示出持续增长的潜力。
海洋牧场建设的发展机遇
2022 年,我国海洋牧场市场规模约达到1255亿元;2023年,我国海洋牧场市场规模约达到1400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海洋牧场市场规模将达到1527亿元,未来五年(2024-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18%,2028年将达到2091亿元。
建设迈向深远海的海洋牧场,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随着海洋工程装备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海洋养殖模式逐步被颠覆,我国海洋渔业逐步从“捕捞”转向“养殖”,重心也逐步从“浅蓝”走向“深蓝”,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端海洋渔业装备应用为代表的第六次海洋渔业浪潮已经来临。作为深远海养殖的“大国重器”,以海洋牧场平台、大型养殖工船、深海网箱等产品为代表的高端海洋渔业装备也迎来了新的风口机遇。